S31603不锈钢管在包装之前需要清洁除杂、强化耐蚀、隔绝腐蚀源……也就是防锈处理。
先从表面清洁入手,去除管材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油污、粉尘、加工碎屑及轧制乳化液。通常采用中性或弱碱性工业清洗剂进行喷淋或浸泡清洗,避免使用含氯离子的清洁剂损伤管材表面钝化膜,清洗后立即用洁净压缩空气(需经干燥处理)彻底吹干管内外表面,或通过低温烘干(温度控制在 80-120℃)确保表面无任何水分残留,防止残留水分与空气结合引发局部锈蚀。
若管材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表面钝化膜受损(如划痕、打磨痕迹)的情况,还需进行钝化强化处理,一般采用 5%-20% 浓度的硝酸溶液(或硝酸与氢氟酸的混合钝化液,需严格控制比例)进行浸泡或喷淋,在管材表面形成更致密、稳定的氧化钝化膜,提升耐蚀性;钝化后需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,彻底清除残留的钝化液,再重复干燥步骤,避免化学残留引发腐蚀。
完成清洁与钝化后,需进行针对性防锈保护:
先在管材外表面均匀涂抹一层与不锈钢兼容的挥发性防锈油(或水性防锈剂,需确保完全干燥成膜),对于管端开口部位,需用专用橡胶塞或塑料堵头密封,防止潮气、杂质进入管内;随后缠绕防锈薄膜(需选用无氯离子、透气性低的专用防锈膜),或包裹气相防锈纸,确保薄膜 / 纸张紧密贴合管材表面,形成封闭的防锈层,同时避免包装材料与管材间存在空隙导致潮气积聚。
处理全过程需在清洁干燥、无腐蚀性气体(如硫化氢、氯气)的环境中进行,处理后尽快转入包装环节,避免管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;若需临时存放,需确保存放区域通风干燥,且管材下方垫放防潮垫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潮气,从源头切断水分、杂质、腐蚀性物质与管材表面的接触,保障包装后管材在储存、运输期间不发生锈蚀。